紅木家具外表處理有“南漆北蠟”之說。即南方天氣潮濕,為保證新家具不變形和防蟲害,流行用“大漆”進行外飾。而北方天氣干燥,為防止新家具開榫變形,講究外表打蠟處理。當(dāng)然,“南漆北蠟”并不是絕對的,南方有時也使用上蠟工藝,北方有時也會大量用到“大漆”
上漆:是保護更是裝飾
上漆工藝既能使家具防腐防潮,又特別適合美化加工,應(yīng)用于家具的歷史非常悠久,成為中國家具主要的裝飾方法。從商周時期至南北朝,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。商周時期的漆箱、漆案、漆幾等都非常精美。
漢代,漆飾彩繪更是木質(zhì)家具的主要特征。唐代金漆鑲嵌、彩繪等工藝被廣泛應(yīng)用于大件家具。宋代帝后畫像中的椅子就有彩漆描繪的花紋。明清時代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黃金時期,硬木家具逐漸取代漆木家具而占據(jù)統(tǒng)治地位,但是從宮廷和上流社會的使用來看,漆木家具仍然保持主流地位,而且漆飾工藝更加豐富多彩,各種技法齊備。
明代以來漆飾工藝十分發(fā)達,能工巧匠輩出,工藝達到了很高水平。用于座椅的漆飾有:素漆、彩漆、隴金、描金、雕漆等多種工藝,民間漆飾比較簡樸,宮廷則講究華麗。朱紅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飾中是很重要的色彩,它表達了中華民族講究吉祥、旺盛的心理。相對而言,當(dāng)時的文人雅士都比較喜愛這類家具。
另外,紫檀家具在古代一般是不上漆的;或上很薄、很少的透明漆,但木胎的打磨極為精細。
到了清代以后,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,透露出神秘尊貴的氣息,“以黑為貴”成了時尚。黑色的大漆家具有著廣泛的市場,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還能看到這種文化傳統(tǒng)。
燙蠟:最含蓄的裝飾
《中國家具》一書中提到,燙蠟工藝最先應(yīng)用于青銅器表面,可以保護青銅器歷經(jīng)千年而不腐蝕。后來這種工藝被有心的匠人應(yīng)用在小件的根雕作品上,隨著技術(shù)的逐漸成熟,進而發(fā)展到應(yīng)用于家具表面。
燙蠟的目的是為了填充木材棕眼的空間,在木材表面為密封的保護層,用以保持木材含水量的相對穩(wěn)定,防止外界濕度變化給木材造成較大的伸縮變化。燙進木材中的蠟可以減小木材的伸縮,增加家具的硬度,防止家具翹曲變形;可以提高家具的耐磨性,家具的邊線和棱角處不會因為過度磨損而影響美觀;還可以減小蟲蟻的侵蝕,并對木材進行保養(yǎng)和滋潤,延長家具的使用壽命。
由于燙蠟選用的天然蜂蠟或者白蠟不是無色而是黃色,燙到家具表面之后,使得原有的木材顏色明度降低、彩度增加(偏黃),再加上燙蠟過程中對木材的高溫烘烤也會加深木材的顏色,所以燙蠟后木材的顏色比燙蠟前要深一些,色澤也會更加圓潤,降低了原本色彩的浮躁感,增加了其深沉、含蓄、內(nèi)斂的韻味,彌補了有些木材顏色上的缺陷。
同時,燙蠟的裝飾效果含蓄優(yōu)雅,更能彰顯木材自然天成的優(yōu)美的木紋和色澤。打磨后的家具光亮如鏡,由于不斷受到空氣的氧化、人手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響,這層蠟質(zhì)的保護膜在家具表面、棱色和邊線等處會出現(xiàn)一種自然的、透亮的、溫潤如玉的質(zhì)感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有色差的木材,色差也會越來越小而且趨于均勻,木材的花紋和色澤也會格外雋永耐看。燙蠟把木材的天然材質(zhì)發(fā)揮至極致的同時,更顯示出天然質(zhì)樸、不加雕琢的美感。
漆要生漆,蠟盡量要蜂蠟
作為穿在紅木家具身上的最后一件“衣裳”,對于這件衣裳的材質(zhì)自然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正如中國家具協(xié)會副理事長陳寶光所說,上漆和燙蠟,一方面是對紅木家具的保護,另一方面把木頭不同的色差倒齊,工序之復(fù)雜,對材料的要求之高,“其制作工藝本身就是一個文化”。
傳統(tǒng)的經(jīng)驗是“好漆似清油,明亮照人頭,搖動虎斑現(xiàn),挑起釣金鉤”,也就是說好的生漆冷清芳香,漆液轉(zhuǎn)色后光亮如鏡,搖動漆汁色澤深淺分明。但它不耐強堿或強氧化劑的侵蝕,而且必須在溫度20℃-40℃、相對濕度75%以上條件下才能干燥成膜。目前我國生產(chǎn)的生漆種類有毛壩漆、大木漆、小木漆、油籽漆等。
與上漆工藝一樣,保養(yǎng)紅木家具的燙蠟也對材料有很高的要求,即要選擇天然的蜂蠟,是由蜜蜂蠟腺分泌出來的蠟。蜂蠟中所含脂類中的軟脂酸蜂花酯(約占80%,是蜂蠟主要成分)對木材纖維有緊固作用,芳香性有色物質(zhì)蟲蠟素和揮發(fā)油對木材有養(yǎng)護作用。
上漆工藝:
生漆涂在家具表面形成漆膜,漆膜表面反射光線的多少就形成或顯示了漆膜的光澤,能全部或大部分反射光線的漆膜則光澤度高,只反射部分光線的則光澤度低。漆膜光澤一般用60°鏡反射儀測得,根據(jù)漆膜光澤的高低,通常分為高光、半光、平光三類,其中半光即為現(xiàn)代家具市場上所稱的啞光。漆膜表面光澤的高低由漆膜表面粗糙程度決定的,表面平光澤度高;表面糙光澤度低。所以它與家具表面砂光程度密切相關(guān),砂光的次數(shù)愈多,砂紙標號愈高,光澤就愈高。
就如同上漆之前所用的砂紙有120目到600目等多種型號一樣,上漆的過程也要對這些不同型號的砂紙反復(fù)使用。
燙蠟工藝:
與上漆工藝相比,燙蠟工藝對打磨的要求更高,純正的燙蠟工藝一般要精磨至2000目。
要開始燙蠟時,首先將蜂蠟放入金屬容器中加熱熔化成液體,再用蠟布或者棉布將蜂蠟均勻地由里往外刷在家具表面,接下來就可以燙蠟了。
然后用電熱槍進行加熱,燙蠟所用的電熱槍的溫度較高,目的是使刷在家具表面的蜂蠟受熱熔化。如果家具含水量偏高,加熱時一定要循序漸進,反復(fù)幾次,使蠟一點一點地逐漸滲透到木頭內(nèi)層,直到蜂蠟起泡均勻且不再繼續(xù)往木頭內(nèi)層滲時為止。
一般在燙完蠟之后還有一個起蠟的工序,即用蠟起子將殘存在家具表面的浮蠟鏟凈,直至用手摸上去感覺不發(fā)黏為佳。起蠟要仔細認真,特別是有雕刻的地方,不能留殘蠟,否則會影響家具表面的光潔度。技術(shù)精湛熟練的老師傅,一次就可以將燙蠟涂到恰到好處,不用再起蠟,不僅省了蠟也省了時間。
最后是擦蠟,即用棉布在家具表面用力反復(fù)擦拭,直至把表面的蠟全部擦掉而顯現(xiàn)光澤,手感潤滑時為好,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,不能馬虎。家具在使用的過程中,也要經(jīng)常用棉布擦拭表面,“紅木家具都是有脾氣的,你經(jīng)常撫摸它會讓它更加柔和亮光,否則它真會給你點顏色看看”。
因為南北氣候的不同,紅木家具表面處理的最后一道工序,有“南漆北蠟”之別。同為木材的最后一層保護膜,無論上漆還是燙蠟,不僅要在抹涂前對已經(jīng)過打磨的木材順著紋理再次打磨,更是有“漆必生漆,蠟必蜂蠟”的唯一性。除了要按部就班地將所有涂裝的工序一道不差地完成,更需要時間的沉淀,才可以為紅木穿上玉一樣溫潤柔和的最后一件“衣裳”。
過來人的血淚教訓(xùn)!面盆下水器切記要這樣裝!否則你洗個手都受罪!
2016-10-24 11101人瀏覽
2016-06-27 11047人瀏覽
2016-12-19 11037人瀏覽
親子手工之2017年元旦/新年賀卡、心愿卡,搞掂幼兒園作業(yè)!
2016-12-13 10803人瀏覽
2017-03-25 10008人瀏覽
陽臺裝修不能太任性,裝修前一定要知道這個,關(guān)乎全家安危 2017-03-08
臥室是貼瓷磚好,還是木地板好,看完這三點你就知道了! 2017-02-28
家裝流程18步,手把手教你做裝修! 2017-02-24
衛(wèi)生間為什么要做干濕分離? 2017-02-23
新房裝修看懂這5條,少花很多冤枉錢,尤其第一條! 2017-02-22